皱纹 除皱纹漆之外,涂膜在干燥过程中急剧收缩成很多弯曲棱脊的现象称为皱纹。干料搭配不当或加得过多,涂膜外干内不干,涂膜过厚,外层先行结膜,涂漆后在烈日下曝晒或烘烤温度过高等,都会引起涂膜起皱。遇此情况,可采用更换干料,改善施工条件等方法加以解决,对醇酸树脂涂料可加入少许氨基树脂以防止起皱。
桔皮 桔皮就是涂膜表面形成许多半圆形突起形如桔子皮的弊病。其原因是:喷涂时漆液粘度过高,压力过大,喷嘴过小,喷距不合适;低沸点溶剂太多,当其急剧挥发而使漆液来不及流平便产生桔皮,有时可加入少量硅油以使涂膜平滑。
收缩 涂料施工后,涂膜表面收缩,好象把水抹在蜡纸上一样斑斑点点,而露出底漆的现象称为收缩,也叫“发笑”、“麻点”。主要起因于涂料对被涂物表面的润滑性欠佳,使之不能形成一均匀的涂膜,而收缩成滴珠状;表面过于光滑,底漆光泽太大,物面沾有油污或受烟蘸;喷涂设备中混有油污或水分;溶剂挥发太快,涂膜来不及流平;喷涂密度太大,发生溅漆等,都会引起涂膜收缩。
收缩常见于清漆、红丹漆、聚氨酯涂料、环氧树脂涂料和纯酚醛树脂涂料。加入适当的助剂可改善涂料收缩的现象。
针孔 涂膜上出现圆形小圈,中心有固体粒子,周围为凹人圆圈的现象称为“针孔”。其实质与收缩基本相似,只不过收缩面积较大,形状不规则。而针孔较小,呈现圆锥状或半球型。另外针孔一般已穿透到底材,而收缩只露出底漆。涂料含水,溶剂挥发过快或烘漆过早放人烘房,涂漆过程中刷涂用力过大或辊涂时辊轴转动太快,产生的气泡来不及逸出,挥发性涂料施工气温过高等,都会引起针孔。由于产生针孔的原因不同,故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。
起泡 涂膜表面出现大小不同圆形突起物的现象称为起泡。产生这种病态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法不当。例如底漆未干即涂面漆;物面含有水分或施工环境十分潮湿;在多孔性物面上施涂快干性涂料等。
露底 色漆遮盖不住底色的现象叫露底。主要起因是涂料中颜料不够或颜料遮盖力太差;施工时加稀料过多;漆液未经搅拌均匀等。
变黄或发黑 涂料的颜色发生变化,尤其是烘烤成膜的氨基漆较易变黄,其原因是烘烤温度过高。浅色油基漆,因催干剂用量过多,也会变黄。铜金粉、铝银粉和含铅的颜料遇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,极易变黑。氯化橡胶和过氯乙烯、氯醋共聚物等发生分解放出氯化氢时会变黄。为防止其变黄可加入适量有机锡稳定剂。另外含有铁蓝和铬绿颜料的色漆,施涂在碱性物面上即变色。
渗色 面漆把底漆溶解,使底漆的颜色渗透到面漆上来的现象称为渗色,又叫咬色。在红色底漆或沥青漆上涂浅色漆时,经常出现这种渗色现象。其原因是底漆未干透,面漆溶解了底层漆膜;底漆中含有染料,沥青等又没有涂封闭层都会在涂面漆后出现渗色。有时木材中的色料也会渗出,在铜面上涂漆也会渗色。